《喜阅》带来的喜悦

2012/7/12   点击数:1331

[作者] 小龙女晴耕雨读

[单位] 小龙女晴耕雨读的博客

[摘要] 当我欣然地把成图馆刊《喜阅》第4期拿到手里,随手翻阅,每篇增加了插图,那黑白图片透出的淡雅之气似有一种墨墨的书香味向我袭来,让人内心沉静,给人无限遐想。

[关键词]  馆刊 历史 写作



当我欣然地把成图馆刊《喜阅》第4期拿到手里,随手翻阅,每篇增加了插图,那黑白图片透出的淡雅之气似有一种墨墨的书香味向我袭来,让人内心沉静,给人无限遐想。

翻阅目录,映入眼帘的是通过“闲书友”王志老师而知晓的成都书友朱晓剑写的一些篇文章《走读民国》,文章是他解读《民国前传》的体会,算是书评,读后给人回味悠长、韵味十足的感觉。文中的一段话“历史学家谭其骧曾说‘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而走读历史,是在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更多时候,我们走过的是风景,读到的却未必是历史。”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积淀,所以在人文景点处我们很少驻足停留,“这样的旅行方式只能是浮于表面化,谈不上深度旅游,自然是无法走进历史的深处。哪怕是打望一下都变得稀缺的今天”,朱晓剑向我们介绍了走读民国历史的这样一本书《民国前传》,文中写到,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历史,而是穿梭于当下和往昔,将历史拉回到现场,站在岳府街上,我们能想象保路运动的状况,在茶坑村,仿佛看着梁起超的生活场景,而在东交民巷,则看到的是租界到使馆的流变,这样的历史也就活灵活现。”虽然我对文中写的历史事件了解得不甚清楚,但这样的书评让我想到书里去走读一翻民国历史,以弥补我在行万里路时因读历史不足而造成的缺憾,不知我这样的读后感是否遂了文中的题义。

另一篇“《浮生物语》,树妖的浮生茶”是一位13岁女孩带来的佳作,文中写到“人生道路本来就是甘苦与共,在你认为碰上了人生过不去的坎时,能放松一下紧张的内心就放松一下......静下心来,想想最好的办法,也许过程很艰辛困难,但始终还有梦想和希望。”这让我感到了心灵的安慰、一个独立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的关爱。

人们说社交是面与面的交流,而写作是心与心的交流。忙碌一天的人们,如能晚上习惯性地翻阅杂志、书籍,或许一天的烦躁、不安、焦虑都消失殆尽,因为你从书里获得了心灵的安慰、思想的升华,当你的思想有所感悟时,就像和作者坐在一条船上,摇摆着船橹,你摇我摆,甚为默契。《喜阅》编辑精心挑选出的作者的用心之作,像是美酒佳肴,品之甘甜醇美,尝之回味无穷。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532c8701018s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