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一场特别的交通安全公开课火热开展。南通市通州区交警首创“1+N”志愿者团队宣教模式,联合多部门为青少年带来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体验,以创新形式构筑交通安全防线。
此次交通安全公开课摒弃传统“说教”,转向“体验”式多维课堂。志愿者利用实物道具演示“荷式开门法”,让青少年直观掌握正确开门姿势。大屏幕上关于安全带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提示醒目。这种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开门杀”防范、安全带使用等实用技能的教学,让知识更易理解和接受。
“1+N”志愿团队成为活动亮点。由大学生和高中生组成的团队,为追求完美呈现,自发备课到凌晨。来自扬州大学的顾欣飞表示,团队前一晚用玩具车反复演示开门杀场景“高中生+大学生”的结对模式,预计暑假开展60余场交通安全主题沉浸式宣讲。
事故案例分析环节为青少年敲响安全警钟。展示小米SU7爆燃事故分析,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智能驾驶安全风险,思考智能化时代安全出行方式。“理论+实践+反思”的模式,使交通安全教育真正深入青少年心中。
道德法律辩论环节引发青少年深度思考。盐城师范学院定向师范生樊雯茜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扶不扶”问题,引导青少年思考交通事故中的社会责任。现场还融入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漫画、“安全过马路三部曲”动画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通州区交通警察大队法宣科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通州交警联合多部门已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活动近10场,覆盖青少年群体2000余人次。后续,多部门还将继续开展暑期安全出行沉浸式互动教学,致力于让更多学生掌握“知危险会避险”的技能,为学生暑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这种创新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让青少年在实践与思考中增强安全意识,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