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撬动山林资源,赋能林业经济
2025-04-03 15: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徐春晖  
1

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苏州之南,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全区山林资源丰富,林木覆盖面积约33.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2.77%。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吴中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林权确权登记、林区引水上山、挖掘山林资源潜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引导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含绿量”发展“含金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丰收。

推进确权登记,让林业基础“实”起来。吴中区深入推进林权确权登记,强化确权登记与林业管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管理联动”无缝衔接,重点清理、整合林权登记历史档案材料与数据,对现有数据进行归集汇总,分类处置历史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按照“整理一批、移交一批”原则,逐步将201本涉及9个镇(街道)、199247.3亩林地的集体林权登记资料移交自然资源部门。

强化要素保障,让农林产品“活”起来。吴中区持续改善林业生产经营条件,推进重点经济林区“引水上山”工程建设,实现“水往高处流,树往山上栽”,建成引水泵站56座,管道104公里,修建蓄水池237座,总投资达1.67亿元,保障了约6.5万亩茶果灌溉、防火用水需求,提高了抗旱保树能力,同时也为林农保收增收提供基础保障。2024年,新增茶叶和枇杷种植面积114亩和1418亩,茶叶、杨梅、枇杷等主要农林产品的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较2023年增长了37%、20%。

发展林下经济,让林农百姓“富”起来。吴中区搭建“集体林场+合作社+农户”产业融合平台,整合林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引入现代技术与管理,打通产销链路,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以张桥林场为例,以前林场受困于资金短缺、技术陈旧、林种单一等难题,发展步伐缓慢,产业效益难以提升。为改变现状,吴中区精准施策,积极支持“集体林场+合作社”发展模式,投入35万元资金,对56亩茶果间作的经济林进行改良升级,实现林下种植的科学规划与统一管理。2024年,张桥林场实现年产值5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500余名村民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驱动山林潜力,让森林旅游“火”起来。吴中区挖掘山林资源生态价值,因地制宜重点打造14条共106.3公里的森林特色景观步道,有效提升区域游客数量。2024年,新建省级绿美村庄游客数量较2023年翻了一番。“网络达人吴中枇杷行”活动、苏州太湖梅花节、太湖国际音乐啤酒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持续释放森林旅游、康养潜力。2024年,吴中区主要林业资源旅游景点游客人数达72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27万元,带动综合收入204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722个,生态价值转化成效显著。

彰显品牌文化,让产品价值“涨”起来。吴中区挖掘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融合新业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价值高达56.82亿元,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六位,品牌单价溢价较2023年提升了1%,惠及全区茶叶企业99家、农民合作社77家、家庭农场89个、小农户2.12万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春晖 通讯员 黄后

标签:
责编:孙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