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镇江好人网  >  时代楷模 > 江苏时代楷模

果树栽培专家糜林被追授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姓名:糜林

事迹:

糜林,男,汉族,1963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20年2月18日因病逝世。他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育成草莓品种3个,创新应时鲜果技术30余项,并把科技成果推广到5个省、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2020年9月,入选中国文明网2-7月“中国好人榜”。

(糜林生前工作照)

扎根土地 不忘初心

糜林常说,“我本身就是农民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致富。”1987年7月,从句容农校(现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工作以后开始,糜林就扎根农村,践行着自己的初心。“我们要帮农民想想办法”是糜林的口头禅,他始终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宗旨,扎根农业农村一线,全心全意把服务农民当做自己的毕生追求。梨子大户窦永敏,19年前是一个中年失业的下岗职工,他需要一条讨生活的农业路子;水蜜桃大户王巧娣,16年前除了30亩的荒地一无所有,她一心想要种桃子;四川绵竹农民魏有强,12年前“种”下了致富梦,他想走出震灾走向新生;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7年前,满怀富民梦,他想要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33年来,他一直履行着内心对农民的承诺,将无数农民、农业带头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指导梨子大户窦永敏改良土壤)

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 

在日本农文协电子图书馆,糜林至今仍保持着一项记录——日本本土外专家访问阅读量,世界第一。上世纪80年代,糜林不断研习日本最新果树种植技术,农业结构调整缺什么、农民增收致富少什么,他就研究什么推广什么。他率先从日本引进了无花果、甜柿、砂梨等种苗,不断深入研究草莓、梨、桃、葡萄、蓝莓、薄壳核桃、柑橘、大樱桃栽培技术 ……他是农民有求必应的“百宝箱”,是“不专一”的专家,是停不下来的“陀螺”。2007年,为了可以让农民直起腰,站起来劳作,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糜林开始研究高架草莓。他带着团队用价格便宜的控根器把种植行围起来,将垄间的土挖起混入肥料,堆成高垄,架台虽然很“土”,但管用、高效,而且成本只有高端钢管管的十分之一,大受农民的欢迎。如今,糜林生前所在镇江农科院驻地句容市,已经是华东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是业界领先的高架草莓栽培技术高地。


(指导安徽省草莓种植户草莓超高垄栽培技术)

胸怀大局 无私奉献

糜林不仅帮助指导茅山老区人民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而且为贵州沿河县、新疆克州、重庆铜梁等几个极度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无私奉献。新疆的葡萄闻名全国,作为新疆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克州的葡萄在江苏却卖不出好价钱。糜林反反复复研究,将新疆葡萄嫁接出了“江苏味”,并在2018年来到新疆阿图什市阿扎克乡,教授当地柯尔克孜族人嫁接马奶子葡萄。仅仅两年工夫,克州的葡萄在江苏卖出了好价钱,阿扎克乡老百姓富了起来!一位叫艾尔肯江的农民拿了一箱子葡萄找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克州的扶贫干部陈仁云,请他把葡萄带给糜林。得知糜林已经去世,老农半晌没有说话,临走的时候,坚持把葡萄留下了:请把这个葡萄放在糜林坟墓前,让他尝一尝带江苏味道的新疆葡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8年6月23日糜林研究员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铁提村指导葡萄生产管理)

不计名利 一生为农

这些年来,糜林牵头完成的科研成果很多,但获得的荣誉不多。他常说,“年轻人评职称更需要第一署名和评优评先”。他总是把集体研究成果和表彰申报机会让给团队其他成员。在他心里,农民富起来就是对他最大的奖励。

糜林这一生,对于农民,从不吝啬时间。在农民眼里,他就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的“果树保姆”。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是节假日还是烈日炎炎或寒风刺骨,他都会立即赶到现场。翻开他生前的最后一本日记:“1月2日,杜家山指导梨、葡萄修剪、春城老唐处指导梨修剪;1月3日赵健、小窦处指导;1月4日,看光明……”每天一句话记录着他超12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他自己,却极为苛刻。女儿大婚,他掏出一张多次修改、皱皱巴巴的手写稿致辞,当读到“夫妻每日交谈半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最后一句祝福时他硬咽了。是的,他实在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全年无休,一年里有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留给妻子的半小时只有那些没有出差、筋疲力尽回到家后的深夜。即便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在病床上仍然惦记着农业、农民。他把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给了农民。糜林有着67年党龄的90岁高龄父亲,抚摸着儿子的遗像,喃喃自语,“你走了很可惜,但是让那么多人脱贫了,这辈子值了!”

(为贵州铜仁县农民致富带头人作现场讲解指导)


本期楷模

推荐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