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东来,研究馆员,东莞图书馆馆长。近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1项。其中,主持的“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研究”课题为全国地级市图书馆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于2011年顺利结项并被评为优秀项目;2013年“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获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立项;2014年“公共图书馆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化研究”获文化行业标准化研究项目立项。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为博硕士开设“图书馆集群管理”专业课,2013年在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系做访问学者。近五年来,发表相关专业著作4部,专业论文9篇。[1]
行业影响力
李东来的影响力指数:
教育背景
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后分配至辽宁省图书馆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馆员;1996年,任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2000年,晋升为研究馆员;2002年,作为高级人才引进担任东莞图书馆馆长至今。[1]
主要职务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委员
全国图书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9)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东莞市社会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
东莞市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科研项目
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1项。其中,主持的“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研究”课题为全国地级市图书馆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于2011年顺利结项并被评为优秀项目;2013年“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获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立项;2014年“公共图书馆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化研究”获文化行业标准化研究项目立项。[1]
荣誉奖励
个人先后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公共图书馆服务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领导的东莞图书馆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荣获“东莞市政府质量奖”,同年由于“东莞市的图书馆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图书馆界上有一定影响”,文化部确定在东莞举办图书馆界的全国盛会——中国图书馆年会,东莞成为年会引入城市承办制以来的第一个承办城市;2014年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
学术思想
建馆和开馆的指导思想,面向社会、读者的服务理念肯定要始终贯彻的,但是只说是不够的,我们是建设者和实践者,怎么落实到实践上而不只是一个口号,就要拿出具体的东西,当然这个具体东西是要有理念支撑的。例如,开馆的时候,我们的专题馆细分读者,细分的时候照顾到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就会把读者至上的理念体现出来了。我们体系化推进还是很早的,体系化是众多的图书馆联系到一起,我们可以用强力的组织方式去联系,还可以用从下到上的技术手段来联系,当时我们用的是比较适合现实的技术手段来联系的,效果应该是更好的。图书馆在群体合作发展阶段,其业务管理经过形式化的凝练、包装以后更适宜传播。体系建设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也有不同层次的问题,把症结性层次的问题解决了,效果会更好。现在来看过去的十年,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不只是人财物问题,主要还是我们专业的一些研究、思考,与现实对接不够。从我们自身来说,原来学的专业知识不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去弥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哪个地方都会有人财物问题,或者是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这种共性问题其实都一样,但是作为从事专业的、做图书馆行业的人员,起码我们应该拿出我们的设想方案,我们的一些业务储备、工作方法,不管是社会还是政府机关,觉得我们这是好的,供他们做选择,我觉得是容易的,只要拿出方案一比,我们能说出哪个好,大家都是聪明人,而且比较容易选择的。如果我们拿不出来方案,还让人家支持图书馆工作,这就恐怕比较困难。还是要从自身的专业角度来准备、筹备、充实我们的工作,可能会更重要一点、更现实一点,这需要我们和更多的同行做合作。东莞图书馆也是得益于我们与院校的专业合作,包括开始与你们的合作,我们做的项目或者有些工作都是有合作痕迹在这里。其实这是互相充实的,我们的业务充实和完善,也就是实践和创新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交织一起来加以提升的。
图书馆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有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找准新的服务领域、新的目标,新的手段来丰富和提升自己。
我们通过专业知识为社会、人类做贡献,就有自己的价值。如果其他行业做什么,我们也去做什么,可能会失去本源。从图书馆出发,不仅仅是阅读,这里想强调的是图书馆专业的价值。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它会发展,我们如何去充实它?我们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去充实和完善它。例如,以前不讲图书馆体系,最近十多年来逐渐发展、逐渐充实起来。现在讲文化自信,专业也要有自信。我觉得图书馆核心的东西是不可能丢失的。例如,知识有序化整理就是图书馆的核心之一,如果我们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代对接,那么其他行业的人会做类似的工作的,计算机利用数理方法、模型化方式把人类知识进行有序化、条理化,把人类知识整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计算机或说ICT(信息通讯技术)不是简单取代图书馆的存在,而是在凝练、转化、提升图书馆专业知识。我们专业里面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如何转化过来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比较强调从图书馆出发,这里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就阅读而言,要充分重视图书馆的资源和空间。
其实更多的在于我们自身,提醒图书馆自己,使我们的专业有所提升,回归到专业上的认知上来,这样价值会更高。现在来看,在专业意识方面我们馆一直都是比较强的,当然我们不排斥专业以外和社会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也在学习。我们领导班子五个成员中有四个是图书馆学专业的,另一个人在图书馆也工作了二十多年。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或者说是共同工作的基础。我们比较重视图书馆学专业的提升,无论形式也好,内容也好,其实就是和我们原来做的专业相关,不是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那是不行的。尤其是现在,我们特别注意从新的实践、新的工作、新的理论基础来丰富我们的专业,这样可能会更有价值。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新的变化,从这一点也可说是新的领域,这两年我们做阅读推广,用图书馆的专业理论来对其进行丰富和充实,大家是有共同认知的。我们专门设一个理论专业委员会,由范并思老师牵头,上一届吴晞主任不遗余力推进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他也是图书馆学专业的,他感觉我们以往对阅读推广理论研究重视不够,需要用新的知识来丰富和充实,这其实何尝不是向图书馆回归,或者说是从图书馆角度再出发。我们时刻知道我们的原点是什么,我们图书馆人要认识我们是从图书馆专业出发,这非常重要,这是核心的东西,是我们的职业属性。[1]
著作目录
1.《规范化提升图书馆影响力》. 李东来
2.《时代需求与文化担当——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十年回望与思考》. 李东来
3.《与时俱进,服务读者——东莞图书馆如何从事阅读推广》. 李东来
4.《台湾图书馆事业观察与思考》. 李东来
5.《城市图书馆服务创新》. 李东来
6.《图书馆信息技术再认识——《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写作备忘》. 金武刚 李东来,宛玲
7.《图书馆卓越绩效管理的驱动——领导力与战略管理》. 李东来,奚惠娟
8.《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我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创新成果》. 范并思
9.《图书馆管理思想三人谈(三)》. 李东来 郑章飞 韩继章
10.《图书馆管理思想三人谈(二)》. 李东来 郑章飞 韩继章
11.《图书馆管理思想三人谈(一)》. 李东来 郑章飞 韩继章
12.《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思考》. 李东来
13.《以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权益》. 李东来 蔡冰
14.《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研究》. 李东来 熊剑锐 韩继章
15.《一种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装置》 . 李东来 钟新革 杜燕翔 何立新
16.《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东莞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李东来
17.《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支撑研究》. 李东来 刘磊 王素芳
18.《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 李东来 廖小梅
19.《推动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三大法宝》 . 李东来
20.《图书馆集群及其管理研究》 . 李东来
21.《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追问》. 李东来
22.《“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时期图书馆协同思想指导下的馆际协作的回顾与思考》 . 李东来 韩继章
23.《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李东来 冯玲
24.《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李东来
25.《无人值守并由读者自主借还图书的方法及其系统》. 李东来,钟新革,杜燕翔,何立新
26.《走近城市里的图书馆》. 李东来
27.《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李东来
28.《城市图书馆服务社会新探》. 李东来
29.《发挥图书馆作用促进城市阅读》.李东来
30.《试析城市阅读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李东来,冯玲
31.《城市图书馆:充满希望的新天地》.李东来
32.《整合资源,传播知识,建立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李东来
33.《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王荣国,李东来
34.《辽宁省图书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王荣国,李东来
35.《对图书馆产业化的认识与探索》.王荣国,李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