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老师曾在“云瀚图说”第一期播客节目中提出: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体是一种AI大模型应用的框架、标准,在把大模型的智能,通过记忆、输入输出、传感的识别、工具,感知,决策和行动等要素标准化之后,包装成一个能够响应环境请求,感知环境能力,完成一定目标的软件。本期播客从智能体的定义和功能出发,探讨了图书馆有哪些业务适合用智能体来替代或赋能,图书馆是否有必要做自己的MCP应用市场,以及智能体所带来的挑战与伦理争议等问题。
大纲:解锁IEEE Xplore资源宝库——全球顶尖科技资源检索平台深度解析;揭秘高效检索科研文献的N种方法——AI驱动的文献挖掘及热点把控;介绍IEEE科技文献英文写作——黄金结构解析与写作范式;解析精准选刊的策略与投稿的全部流程——选刊决策引擎。
Generative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I) is a machine learning technology that uses AI technology to understand natural language inputs (called prompts) and to generate natural language outputs (called completions). Users interact with generative AI tools and systems in a question and answer style “conversation”.
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5月29日上午10点,2025年第6期云瀚“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讲座”(总第41期)成功在线上举办。本期讲座是“馆员AI素养培训”系列特别节目,旨在帮助馆员顺应时代潮流,高效掌握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变革。本期讲座聚焦AI技术实践与应用,由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雨卉、上海图书馆馆员蔡丹丹和上海图书馆工程师王诗卉担任主讲老师,进行了“应用实践基础篇”的主题培训。各平台超过2000人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2025年5月23日,由首都图书馆主办的数智时代图书馆创新与发展培训班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培训为期5天,首都图书馆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组织实施,来自京津冀三地公共图书馆的50余名馆员参加培训。
美国物理联合会(AIP)是一个非营利学协会,成立近百年,它是代表了超过1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者的由10个物理科学学会组成的联盟,也是一个支持物理科学事业的卓越中心。它是全世界物理科学领域科学信息的最大的出版者之一,对全世界科研机构而言,AIP和其学会期刊是物理学相关文献的核心。
调研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AI资源指南,形成调研样本库。
现代科研需求日益复杂化,强调精细化数据、跨学科整合和智能化服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超过85%的科研人员希望学术数据库提供跨学科的数据整合和深入的数据分析等智能服务。
数字时代,信息驳杂,图书馆坚持“知识严选”。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从以藏为重、藏用并重,到AI赋能、功能刷新,背后不仅是空间的变迁,更是观念的跃迁。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信息素养提升、技术创新、个性化服务和数据融合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综述旨在探讨近年来图书馆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并识别相关的研究热点和空白。
我们并未停留在简单了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印象和看法,而是深入调研了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我们特别关注了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与现有技术之间的结合点,从中发掘各种发展机会。
2025年5月9日,AI赋能创新服务“十五五”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建设发展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江西省高校图工委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图书馆承办,上海万方数据有限公司协办。
2025年4月,为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馆员业务能力,临潭县图书馆积极响应行业发展趋势,组织全体馆员观看了“DeepSeek冲击下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与馆员角色重构”视频讲座。该讲座原是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省图书馆承办的甘肃省2025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主题讲座,主讲人为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叶艳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新时代需求,提升馆员专业素养,2025年4月碌曲县图书馆全体馆员参加了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DeepSeek冲击下图书馆服务知识体系与馆员角色重构”专题讲座视频培训。此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与创新,为基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2025年6月21日上午,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博藏智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学术研讨会。会上我做了题为“图书馆在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新使命”的发言,主要提了两点建议,一,响应强国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图书馆应有面向2030年的路线图;二,理性看待人工智能,不应盲目跟风,不应本末倒置。
圕人堂近期有成员询问人工智能素养方面的问题,多家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的,可以进一步关注与利用。图谋参与做推介工作,主要是“做样子”,推动这方面的交流与分享,提升成员的获得感、成就感。各馆有各馆的精彩,各馆有各馆的无奈。圕人堂提供一个“超空间”“超平台”,可以互学互鉴。图书馆工作,许多方面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圕人堂堂风:贴近现实,关照现实,联系理论,旨在实践。深圳大学图书馆呈现的组织氛围、精神面貌,在当前显得尤为可贵。该馆“生成式人工智能专题”信息服务是我关注到的最为用心用情用力的,真的体现了:激扬智慧,精致服务。
摘编自:李洪晨,赵星.科研人员AI素养与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关系——智力谦逊的调节效应[J].图书与情报,2025,(01):54-65.(注:本文由图谋借助生成式AI文心一言“文心4.5 Turbo”完成。)
图谋按:今年,人工智能话题较为热门,特此聚焦该话题做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介。本信息为面向本校师生的服务信息,同时亦可供拥有心可书馆使用权限的高校师生参考。
人工智能(AI)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图书馆的运作、服务和用户体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图联人工智能特别兴趣小组2023年11月20日《制定图书馆对人工智能的战略响应》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对图书馆诸多服务产生影响,有些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有些只带来微小的变化。预计图书馆将以符合现有角色、与用户需求紧密相关或需要最少资源的方式来应用人工智能。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科学家社区的支持需求也将增长。……”
人工智能可能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图书馆诸多服务产生影响,有些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有些只带来微小的变化。预计图书馆将以符合现有角色、与用户需求紧密相关或需要最少资源的方式来应用人工智能。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科学家社区的支持需求也将增长。图书馆可以在数据发现、版权问题、数据管理和数据保存方面提供支持。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日常的知识工作,例如自动翻译、摘要和文本生成。大量人工智能工具和应用程序可以应用于图书馆专业工作。例如ResearchRabbit、Scite、elicit和openread等工具有助于文献综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宣传中得到了应用,因为其具备根据特定受众需求调整文本的能力。因为人工智能能够准确执行复杂的常规性任务,故而具备了在图书馆后端系统中应用的可能。例如,采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处理书目数据,便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上篇博文翻译了PCC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战略规划任务组最终报告的“执行摘要”:
PCC Task Group on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for Cataloging and Metadata:Final Report.2024-4-15.[30页].https://njgl-jsjc-gov-cn-1416.res.gxlib.org.cn:443/rwt/1416/https/P75YPLUMN7ST635QPG/aba/pcc/taskgroup/TG-Strategic-Planning-AI-final-report.pdf
PCC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战略规划任务组,如其名称所示,这个小组的任务是为合作编目项目(PCC)制定人工智能(AI)和机器(ML)学习的“战略规划”。最终报告2024-5-9通过,政策委员会将根据建议修改PCC的2023-2027年战略方向,另将成立一个新的工作组来执行建议的行动。
参见:PCC 2023-2027战略方向(2023-3-24)(只翻译了6个SD(战略方向)、省略了其下具体行动(Actions),本报告更新的是若干“行动”)
期待人工智能替我写作——上海世博局老领导张罗着要出第二本《世博与我》的书,原来觉得这是一个负担,担心数据不好找。没想到花两天就完成了。在出差的航班上先写好了提纲,然后花了两个晚上,从我的《博客文集》中搜寻属性填入,稍微编辑了一下。其实,要是让AI写会更快一些,我只要将博客文集(1600页)喂给它,很快就能完成。当然,关键是提纲,这是思想,机器代替不了。
2024年4月27日,图谋将《图书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第十章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未来”思考题(共8题)及《当代图书馆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第十章未来图书馆与图书馆学”思考题(共5题),请“文心大模型3.5”解答。测试的结果,可谓“对答如流”,半小时之内完成。假如这些题目让我来回答,假如解答字数差不多,我得答好几天,答的成绩,还远不如“文心大模型3.5”。本文予以整理,供参考。
圕人堂QQ群策划的“ChatGPT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大讨论,承蒙《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关爱与提携,约我写了篇综述。本文分享该文背后的故事,依据《大学图书情报学刊》与我的微信交流信息整理。
图谋按:2023年1月30日,圕人堂部分成员就ChatGPT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展开了热烈讨论,参与讨论的成员多为国际知名出版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业务骨干。本文予以梳理,供参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这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耳闻目睹了系列大变革。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均发生了变化,不少变化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比如纸本馆藏愈来愈“失势”,数字资源(远远超出“数字馆藏”范畴)愈来愈“受宠”;传统的情报检索语言与方法有不少内容确实已经老化了或者说难有“用武之地”了。
最近看到《青年参考》上2017年11月9日的一篇文章,说35类职业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图书馆员被列为第16位,被取代概率为51.9%。理由是登记、检索、图书归类等工作,人工智能都可胜任。在结论中说,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和审美。
图书馆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不是为了替代图书馆员,而是为了丰富和增强知识交流和人际交往。因此,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也要转变观念,人工智能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图书馆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并善于与之一起,共同为激活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