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出版数字代转型的方向

2013/7/7   点击数:3681

[作者] 耄耋少年

[单位] 耄耋少年的BLOG

[摘要] 数字出版本质上是内容为王的产业,知识、信息是出版业发展的源泉。但我国目前的数字出版出现了技术为王的趋势,掌握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技术商、渠道商成为发展数字出版的主,控制了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主要利益。由于缺少拥有丰富版权和内容资源的出版社的积极参与,造成了技术强、内容弱的产业现状。内容单一、原创不足、产品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十分突出,束缚了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光明日报》2013、07、02)

[关键词]  出版 知识 信息 印刷版



正确认识出版数字代转型的方向

数字出版本质上是内容为王的产业,知识、信息是出版业发展的源泉。但我国目前的数字出版出现了技术为王的趋势,掌握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技术商、渠道商成为发展数字出版的主,控制了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主要利益。由于缺少拥有丰富版权和内容资源的出版社的积极参与,造成了技术强、内容弱的产业现状。内容单一、原创不足、产品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十分突出,束缚了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光明日报》2013、07、02)

此文作者是从版权保护角度讨论数字出版的,但对业界现状的描述很实在。只是不能说“技术强、内容弱”,却却是由于技术上落后,未能解决复合出版的难题,出版人无法从出版源头上采用数字技术,只好任由技术商、渠道商利用已出版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致使我国出版业停留在数字出版的第一阶段徘徊,跨不出复合出版这一步。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多,而对数字出版认识上的偏差是最重要的一点。

有人对印刷版与数字版将长期共存缺乏认识,认为数字版很快就要代替印刷版,因而片面强调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只出数字版,而不用出印刷版了。可目前我国出版业主要还是以印刷版作为主要市场收益,不能出版印刷版的数字技术,当然不能为出版业所用。

有人认为,数字化可以形成自由出版的格局,出版社没有存在的必要,编辑也成为多余的角色。自从数字图书馆在我国出现,就有了这一议论,但出自出版业人的口中是最近的事,这是对数字技术的极大误识。数字技术只是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与水平,而不是取消出版业。不可想象,没有出版业的组织与编审,还有何出版物质量可言。

有人认为,内容为王过时了,而是渠道为王,市场决定一切。在外界的影响下,许多出版单位纷纷搭建平台,抢占市场。不是在做大蛋糕上下功夫,而是在多分已有蛋糕上费力气。重复搭建平台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人片面理解数字出版物规模效应的特点,转换出版物存量资源见效快,从复合出版一本一本书做,太慢。但存量资源只是历史财富的再利用,当然就无内容创新可言了。而资源是要靠长期积累,不可能一触即就。总是以印刷好的纸版书进行数字化加工,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出版业的面貌。

目前,“出版社提供内容,电商提供数字化平台”这一畸形现象,反而成为公认的产业链。出版社成了与数字技术无关的角色,大量知识产权被掠夺,即使有所报酬,也廖廖无几。

上述种种误识,导致对研发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的忽视,使出版业缺少掌握数字出版主导权的手段。从而影响了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积极参与。这一现象如不能及时改变,我国的数字出版很难健康发展。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4c87b0101ko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