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三种图林博客书
2013/3/13 点击数:2194
[作者] 陶唐
[单位] 陶唐的BLOG
[摘要] 吴建中先生是典型的图书馆事业家,但是他的理论水平并不比当前任何一位顶尖的图书馆学家低。他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图书馆学专著之一。去年新出的《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更是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白君礼老师一次和我私下聊天时谈到,图林二吴(吴建中和吴晞)的主要精力不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上,倘若他们搞理论研究,必定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顶尖高手。我认为,从事图书馆事业领导比理论研究更容易取得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二吴就是很好的榜样。
我收藏的三种图林博客书
第一种:建中读书博客日志/吴建中著.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吴建中先生是典型的图书馆事业家,但是他的理论水平并不比当前任何一位顶尖的图书馆学家低。他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图书馆学专著之一。去年新出的《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更是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白君礼老师一次和我私下聊天时谈到,图林二吴(吴建中和吴晞)的主要精力不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上,倘若他们搞理论研究,必定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顶尖高手。我认为,从事图书馆事业领导比理论研究更容易取得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二吴就是很好的榜样。
这本书出的较早,我是直到2012年年初才看到的。在看到此书之前我一直关注吴建中的博客。吴先生的博客往往提醒人跳出图书馆的小圈子来思考问题,所以在思维不畅的情况下读吴先生的博客经常让人豁然开朗。吴先生为文极少长篇大论,我手头的两本都是十几万字的“小书”,旅行和开会时可以带在身边随时阅读。和当下一些学者的专著动辄百八十万字比起来,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小书”。因为它的含金量并不比那些砖头厚的“大书”少。
第二种:编目的未来/编目精灵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记得我开始从事编目工作的时侯,经常在编了几种甚至几十种书后,又调出此前的记录重新修改。一条书目记录反复修改三五次是家常便饭。后来随着业务的熟练,这种反复就越来越少了。就在我对自己的编目水平开始有点自得的时候,我看到了编目精灵的博客。我当时就震撼了。这种震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熟练工和研究者之间的巨大差距。精灵老师对国内外编目技术和思想的了如指掌令我佩服不已。此后,我时刻关注着精灵老师的博客,并从中学到了其它地方无法学到的知识。
2010年9月,我去向西北老汉汇报论文写作情况。老汉拿出一册精灵老师亲笔签名的《编目的未来》赠我。从此这本书就成了我案头的常备书之一。每当在编目工作中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我就会到这本书中寻求方法和灵感。即使没有问题也会在闲暇时翻一翻,籍以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在编目业务日渐边缘化的今天,我认为每个从事编目工作的图书馆员都应该读一读《编目的未来》。
第三种: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王启云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图谋兄是我在“大旗底下”结识的图林才俊。他对图书馆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如同书骨精所说的,图谋兄是一个“好学”、“忠厚”,而又爱吃“豆腐”的前“文学青年”。据说图谋兄在读本科时就是学校校报的“版霸”,这一点可以和他近年来在图林的活跃相互印证。图谋兄是一个龙虫并雕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他执着于图书馆学专业研究,近年来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一方面,他又醉心于散文创作,在“图书馆报”撰写专栏文章,被誉为“图林漫步”的“右护法”;他还热衷于博客的打理,七年来撰写博文千余篇,是图林博客圈中久负盛名的“草根名博”。2011年从博文中挑选出148篇精华,编成《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这本博客书。
尽管当下电脑排版和印刷技术已经使出书变得容易。但是图谋兄为出书所付出的心血和甘苦我是感同身受的。这是因为他不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出书。他的出书是“为图书馆学谋,为图书馆事业谋”的行动注脚。因此当我收到启云兄的赠书后丝毫不敢怠慢,将其放在床头柜上,每天晚上睡前都要阅读几篇,直到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