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古籍普查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12月]

2012/2/10   点击数:2005

[作者]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单位]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

[摘要] 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保护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参与古籍普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关键词]  古籍普查 首都图书馆 古籍名录



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保护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参与古籍普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首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稳步推进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后,首都图书馆及时制定了具体完善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计划分阶段完成基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善本和普通古籍的著录工作,在此基础上整理和出版相关书目。为此,首图不仅配备了高质量的仪器设备和高水平的专职工作人员,还制定了古籍普查工作细则和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普查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标准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并对已完成数据开展随机抽样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质量检查,保证了古籍普查数据的质量。截至2010年12月,首都图书馆已经完成3238种善本古籍的登记工作,并已经提交部分数据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普查工作进行过程中,首都图书馆还曾于2008年3月、6月、10月,2009年4月先后整理古籍普查表1900余条上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用规范化、高质量的普查数据大力支持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安装测试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调研工作。

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还利用古籍普查的契机和成果,重新编写了馆藏善本书目。首图在1983年曾编印《首都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著录馆藏善本2300多种。近年来,随着普通古籍提善工作的开展以及新购古籍数量的增多,馆藏善本书目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反映目前馆藏善本的真实情况,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编目组进行了馆藏善本书目的重编工作,新编的善本书目不仅增补了近30年采进和新提的善本古籍,还增加了著录内容。目前,书目的编写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全国古籍普查平台运行平稳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是集古籍普查登记、定级、定损、上传书影、数据转换、工作统计、在线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等功能于一体的古籍数据库,软件系统设计严谨,使用方便。2009年8月14日,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首都图书馆安装了这一平台,并即时开通运行。这一软件系统的正式安装与应用,提高了北京市古籍保护工作在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标志着北京市古籍普查工作进入了古籍普查数据及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集成化的新阶段,为将来北京市古籍数据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先后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相关培训班,及时掌握最新的平台著录规则,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进行请教,并充分利用古籍保护群等交流平台,第一时间解决平台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平台的著录规则和数据转换、古籍登记编辑、收藏单位登记、数据检索、在线申报、古籍审核、统计分析、工作管理、数据同步等工作流程,在大量的具体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已经通过平台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交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并得到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充分肯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将在北京市属古籍收藏单位中推广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并对各单位的古籍工作者进行相关培训,讲授平台使用方法及填写规范,争取早日将北京市属藏书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成果展示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系统内,实现与其他地区数据的共享与交流。

三、积极开展和组织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

为响应文化部关于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组织申报工作,认真回复各藏书单位关于申报工作的相关咨询,圆满完成了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2007年,首都图书馆、北京文物局、中国书店等市属单位分别参加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最后3家单位的9部古籍入选,其中首都图书馆3种、北京文物局1种、中国书店5种。

2008年11月,文化部办公厅向各省(区、市)文化厅(局)下发《关于申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办社图函[2008]488号)。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在接到文件通知后,即向北京市属古籍收藏单位转发了文化部通知、《古籍定级标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样书)》等相关资料,并与申报单位密切联系,随时指导填报表格事宜。这次申报是北京市属藏书单位第一次较大规模申报,共有首都图书馆、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国书店5家单位参与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北京市文物局资料室1家单位参与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最终,首都图书馆62种、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1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4种、中国书店8种,共计4家单位的75种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2009年的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中,首都图书馆、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国书店6家市属藏书单位参与申报。最终,5家单位的85种珍品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首都图书馆60种、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12种、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3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7种、中国书店3种。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是此次申报工作的一大亮点,首次参加申报即有12种珍稀善本入选名录,包括宋淳熙二年严陵郡庠刻递修本《通鉴纪事本末》、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递修本《通志》以及明刻朱墨套印本《李杜诗选》等,值得特别关注。

截止2010年12月,文化部共公布了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北京市属藏书单位共有169种珍品入选。此外,2008年以来,为配合各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结果揭晓,首都图书馆、中国书店等单位曾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先后选送数种珍稀善本参加历次“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览期间,首都图书馆等单位还派遣业务人员前往观摩学习。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bj_gujibaohu@126/blog/static/1329117432012110103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