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特大火灾想到的……

2010/11/17   点击数:804

[作者] 图林小姜欢迎您

[单位] 图林小姜の涂鸦板

[摘要] 11月15日的胶州路特大火灾自发生至现刚好48小时,由于当代资讯业的繁荣发达,48小时内的大量新闻通过有线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和户外屏幕,以及手机报、手机短信、电台广播、网络媒体(包括网站滚动跟踪、博客、微薄、播客等)、报刊平面媒体的全方位报道,使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源及时得到社会共享的最大化。从图书馆人的专业角度看,这种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递、传播过程中不必要的误差率、差错率(即谣言、谣传)。火灾时下午2点多发生的,我在三点左右就在网上看到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布的大楼救火的照片,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面对这次火灾,尤其是央视和上海本地的电视媒体记者打破常规,及时、深入的、客观的报道,收到观众的好评,充分彰显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信息资源 知识资源 网络资源



一、关于信息资源共享

11月15日的胶州路特大火灾自发生至现刚好48小时,由于当代资讯业的繁荣发达,48小时内的大量新闻通过有线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和户外屏幕,以及手机报、手机短信、电台广播、网络媒体(包括网站滚动跟踪、博客、微薄、播客等)、报刊平面媒体的全方位报道,使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源及时得到社会共享的最大化。从图书馆人的专业角度看,这种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递、传播过程中不必要的误差率、差错率(即谣言、谣传)。火灾时下午2点多发生的,我在三点左右就在网上看到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布的大楼救火的照片,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面对这次火灾,尤其是央视和上海本地的电视媒体记者打破常规,及时、深入的、客观的报道,收到观众的好评,充分彰显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意义。

二、关于知识资源共享

在古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达官贵人的专利,时至当今,仍有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但是,学校所能传授的,只是人类全部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的知识,存在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处。要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除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外,更应加强对社会知识资源共享工作的扶持力度。目前在各级图书馆开展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要把文化知识资源为全民所共享,如果市民通过这个平台,多了解一些遇灾逃生自救、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工人通过这个平台也多了解操作知识、建材知识、防火知识,如果这方面的知识信息通过书本阅读、视频播放、网络数字传送、知识讲座等形式,真正为全民所共享,那么就完全可以减少这样的特大事故发生。从这意义上讲,知识资源共享的社会意义并不亚于在大楼里多设置消防器材。

三、关于网络资源共享

由于职业关系,这次火灾,有条新闻引起我注意,是说上海大学的一位教授,几万册珍贵学术书刊、著作原稿和藏有丰富的论著写作资料的几台电脑以及大量的光碟资料被大火焚毁,教授万分悲伤。由此突发奇想,如果这位教授的上万册珍贵藏书全部数字化(还有报道说该教授的一些专业“馆藏”连上海图书馆里也没有收藏),如果这位教授的写作在网上进行并存在网上,就如我,充分利用新浪博客的空间,我的好多文稿实际存在了我的博客的草稿箱里而并没有拿出来发布,还有一些存到雅虎邮箱的草稿箱里(狡兔三窟)。这样我到东到西,无论北京还是长沙都可进行编辑处理,不怕水淹(十多年前我的数十张电脑3寸盘被雨水淋坏伤心至今)不怕火烧。所以网络界应开发使用便利的公众网络资源共享项目。联想起在2002至2003年间,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写抒情长诗《沧桑之城》的时候电脑中毒,他在在“尾声”这样写道:“无情的电脑病毒/曾经销毁过/我的诗行”,电脑病毒致使长诗的初稿丢失殆尽,赵丽宏不得不又花了两年的时间重新创作。而如果有一个使用便利的网络公共空间(也可作文件备份空间),或许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类的损失。当然,这个方案也存在用电和黑客及可能的盗用或隐私的问题,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774b90100nw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