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3/7/22
[作者] 绍六
[单位] 长江日报
[摘要] 湖北省图书馆最早建在武昌兰陵街,当时称为湖北省公共图书馆;1949年,它改称为湖北省人民图书馆,继而改称中南图书馆,直至1954年才定为现名。其馆藏图书由创办时的4万册发展到现今的400余万册。湖北省图书馆建于1904年,但如今的这座建筑却是1936年完工的。
许多年前,我曾与一位老图书馆工作者聊过天,当他说到湖北省图书馆时,有两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第一,这座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图书馆之一;第二,这是一座“行万里路”的图书馆。第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湖北省图书馆早在1904年由湖北巡抚端方倡议、武昌知府梁鼎芬创办,说它是全国省级图书馆的“老大哥”是有据可考的,一点也不过分。但说到她“行万里路”,却并不完全是为了与“读万卷书”相联,以作为对文化人的溢美或要求,说它“行万里路”,是说它作为一座图书馆,曾多次动迁,迁来迁去,恐有万里之距,故而有此说。
的确,这座图书馆最早建在武昌兰陵街,也就是今天的武昌解放路人民电影院所在地,当时称为湖北省公共图书馆;4年之后的1908年,它迁入博文书院,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区公安分局所在地;1936年,它迁至今天的地址;不过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又曾远迁至恩施,1946年才又迁回现址,并改称为湖北省立图书馆。如此看来,说它“行万里路”倒也不错。
1949年,它改称为湖北省人民图书馆,继而改称中南图书馆,直至1954年才定为现名。
如今的湖北省图书馆坐落在武昌武珞路45号,背靠蛇山,西近阅马场,地处闹市中心,但又给人闹中取静的感觉,不少老年人称赞它在风水中占有“文脉”,此话虽不可信,但却能看出人们对它的喜爱。其馆藏图书由创办时的4万册发展到现今的400余万册,如今,它有十层书库大楼一座、大型阅览室一座,拥有多套可复印和显微阅读的设备,对书籍的保藏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著名学者、藏书家杨守敬、徐可行、黄侃、张国涛、张春霆等人所藏的书籍也藏于此馆。
虽说湖北省图书馆建于1904年,但如今的这座建筑却是1936年完工的。这是一座地上2层、地下1层的建筑,设计者为缪恩钊、沈中清,由袁瑞泰营造厂负责施工完成。它虽然设计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但却采用了钢筋混泥土结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那中部三开间凸出的主楼前廊的4根朱红的顶檐圆柱。它的外墙为粉假麻石,顶层为歇山碧瓦飞檐的大屋顶,配以冷色调的琉璃瓦,再加上建筑外面的楼前道路分层向上点缀的丛丛绿色,在雄伟庄严中透出图书馆应有的静谧安详。
前些年,我在接待德国杜依斯堡图书馆的负责人时,在前往木兰湖的路上,问过他对于湖北省图书馆的印象,他伸出大姆指连连点点头,口中念念有词。同行的翻译说:“他非常欣赏这座建筑,特别欣赏它的中国风格。”
引用本文:
绍六.我国最早省级图书馆之一——湖北省图书馆[DB/OL].[2025-07-09].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11353.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