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去世

记者从南京市作家协会获悉,著名作家、《和平宣言》创作者冯亦同于2023年4月9日下午在南京去世,享年82岁。

1941年,冯亦同出生在扬州宝应的一个教育家庭,从中学开始就埋下的文学的种子,大学时期开始蓬勃发芽。18岁那年,冯亦同考入了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1961年,读大二的他,得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便诗兴大发,作诗《在宇宙的大街上》:

云彩让出了大道

天空敞开了怀抱

飞船上面载着全人类的骄傲

飞船下面是全人类的欢笑

在宇宙的大街上走着苏联人民的代表

略显稚嫩的诗句,成为铅字出现在《新华日报》副刊上,那种欣喜,放飞出他心中的文学梦想。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南京市第九中学担任教师,后调入南京市文联文学协会工作。

在南京文学史上,文讲所是重要的一章,它寄托着上世纪80年代南京文学青年的憧憬和努力。其时,冯亦同担任文讲所诗歌班负责人,为南京发掘培养了不少知名作家、诗人、编辑、主持人,后来南京的各家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作家协会、文学杂志、文化部门,都有其中的学员,极大程度推动了当时南京文学事业的发展。

1998年,中国网络文学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网络来阅读,面对这样的冲击,冯亦同则显得很乐观,经历了“换笔”的冯老笑称那是重拾小学学习汉字的感觉。冯亦同说,原来所说的笔耕不辍,指的是用犁耙在那儿锄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伏案工作,但自从打字以后,又有种坐上拖拉机耕田的感觉。坐上这“拖拉机”耕田后,冯亦同的文学创作更加辛勤,从诗集《男儿岛》《紫金花》,再到人物传记《郭沫若》、《镇海的女儿朱枫传》,数十年间,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了作品逾千篇、数百万字。

在冯亦同的创作中,描写和讴歌南京的作品占了相当比重。“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每年12月13日,金陵警报长鸣。在国家公祭仪式上,青少年们肃立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齐声宣读《和平宣言》,向世界发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声音。《和平宣言》的创作者正是冯亦同。他还陆续创作了《母亲与墙》、《江东门的沉思》、《紫金花》、《江东门的钟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表达对和平的期许。

他在生前表示:“‘和平’是永恒的主题,因为它建立在历史真实和人类信念的基石上,它也是时代发展最迫切、最根本的要求,一切真、善、美的创造所赖以生存的空间。”

标签:南京;和平宣言;作家协会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国际友人3.jpg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06f48aae-5fb6-4e30-942d-eb6f90859b64.jpg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329dd842-3e1b-42e9-9273-1d709378f406.jpg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c03f988b-6be3-42a7-b0e5-e2b42ef8abb7.jpg
经过近两个月的角逐,最终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以2∶0战胜江苏银行,获得冠军。
PCJyXEHLtZ3HDnFNaxYugEUJ.jpg
5月21日,2025 “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在无锡江阴拉开帷幕。
本网策划
1.jpg